综述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氧化亚氮(N2O)的排放 机制与控制策略
由于污水处理过程会大量排放氧化亚氮(N2O),污水处理系统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排放源。厌氧氨氧化细菌能直接将氨氮和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除氮效率比较高,因此厌氧氨氧化细菌主导的污水处理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未来海平面上升如何影响潮间带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碳代谢功能?——以深圳内伶仃岛为例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正威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碳储量,因此科学预测滨海湿地土壤生态系统对海平面上升的适应性,对保护滨海小岛屿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微生物组学、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相结合,通过野外原位定点试验,基于广东省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伶仃岛研究平台,研究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宏基因组与代谢组功能对海岸-内陆潮间带盐度梯度的响应机制。
在全球变化面前是种群还是功能差异更显著?——以土壤微生物为例
保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和功能的多样性差异,我们可以探索全球变化如何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其执行的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联系。基于全球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我们分析了17个气候带之间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物种组成和功能特征的beta多样性,结果发现微生物宏基因组功能特征在地域间差异要小于物种组成(图1),说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种群多样性要大于功能多样性。
储诚进团队发现植物土壤反馈的谱系保守性促进稀有种的维持
土壤病原菌介导的植物土壤负反馈是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稀有种相比常见种受到更强的同种植物土壤负反馈,即所谓的“稀有种更新劣势”。这些研究结果引发新的疑问:稀有种在如此更新劣势的情况下如何能与常见种在自然界中共存呢?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关于深圳市稳定支持计划项目年度报告公示
根据《中山大学•深圳稳定支持计划项目过程管理与验收细则(试行)》管理规定,现将项目负责人贾妍艳老师提交的年度报告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2022年4月22日-2022年4月27日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执行“普遍”与“特殊”功能之间的差异:以土壤宏基因组数据为例
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土壤养分循环的主要调控者,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意义重大。通过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执行氮、磷、钾、硫和铁等“特殊”养分循环代谢功能的群落组成和功能特征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如何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生态系统功能。
储诚进教授MAPPING团队在性状-适合度关系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功能性状是指任何在个体水平上可测量的形态的、生理的、物候的可遗传特征,决定着植物体的适合度及其组分(如存活、生长与繁殖)。该假设是基于性状的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石,然而许多研究发现植物功能性状与其存活和生长关系都较弱甚至没有关系。性状对个体存活和生长解释很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性状-存活/生长关系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当前多数研究都没有考虑性状×环境的交互效应。基于此,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广东省肇庆市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一个50公顷森林样地中性状×环境交互作用对树木存活和生长的影响(Li et al. 2021 New Phytologist)。尽管该研究发现了许多显著的性状×环境交互效应,但其对树木的存活和生长的解释仍然较小。
捕食性瓢虫对猎物的适应机制-基因组数据再添证据
与瓢虫近缘的甲虫大多以真菌为食,而瓢虫约70%的种类捕食蚜虫、蚧虫等半翅目胸喙亚目的昆虫,瓢虫如何进化出肉食性?近年来,我院庞虹教授团队对本地和引进的天敌瓢虫开展了系统的基因组学研究(Chen et al.,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