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生态新锐S03E05 | 刘之威——凡所到之处,必留痕迹!

      刘之威,中山大学生态学院专职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型海藻生理生态学研究。         01选择科研背后的初心与使命

殊死一战,不如各取所需——瓢虫与猎物共生菌间的博弈

昆虫体内通常有长期共生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其宿主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宿主昆虫为细菌提供生存空间,而细菌则帮助宿主昆虫合成营养、耐受逆境和抵御天敌等。当宿主昆虫受到天敌威胁时,有些共生的细菌能通过分泌毒素或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与天敌作殊死一战。

中山大学第八届“生态与进化暑期学校”隆重开幕

        7月9日,由中山大学生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中山大学第八届“生态与进化暑期学校”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刘阳老师主持,生态学院院长储诚进教授致辞并介绍中山大学生态学科情况,生态学院副院长庞虹教授介绍了暑期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情况,生态学院马嘉欣副教授介绍了本届暑期学校的日程和安排情况,并组织学员们开展了破冰活动。

综述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氧化亚氮(N2O)的排放 机制与控制策略

由于污水处理过程会大量排放氧化亚氮(N2O),污水处理系统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排放源。厌氧氨氧化细菌能直接将氨氮和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除氮效率比较高,因此厌氧氨氧化细菌主导的污水处理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生态新锐S03E04 | 邢爽:享受探索的过程

邢爽,生态学院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为以昆虫为代表类群的物种生态特征、种间互作及物种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学校本科招生宣传工作

期盼与优秀的你相约中大·相遇生态          【为切实做好学校招生宣传,吸引优秀生源报考,生态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我院师生积极响应,参加学校组织的各地招生宣传工作,进行招生宣讲,宣讲活动得到家长考生热烈反映,起到良好宣传影响和社会反响。】

未来海平面上升如何影响潮间带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碳代谢功能?——以深圳内伶仃岛为例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正威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碳储量,因此科学预测滨海湿地土壤生态系统对海平面上升的适应性,对保护滨海小岛屿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微生物组学、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相结合,通过野外原位定点试验,基于广东省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伶仃岛研究平台,研究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宏基因组与代谢组功能对海岸-内陆潮间带盐度梯度的响应机制。

 在全球变化面前是种群还是功能差异更显著?——以土壤微生物为例

      保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和功能的多样性差异,我们可以探索全球变化如何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其执行的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联系。基于全球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我们分析了17个气候带之间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物种组成和功能特征的beta多样性,结果发现微生物宏基因组功能特征在地域间差异要小于物种组成(图1),说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种群多样性要大于功能多样性。

生态学院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

        2022年4月24日,生态学院召开了今年第二次全院教职工大会。会议就生态学院2022年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师德师风建设、纪律教育和学院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