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任教师

职称
所属平台
导师
姓首字母
  • 徐绍华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所属平台: 演化与基因组

    研究领域:生态基因组学,进化生物学

  • 鄢春华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所属平台: 可持续与修复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城市生态水文、环境与能源信息工程等方面的工作,主要针对城市化过程引起的生态与水文问题、气候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利用最新的信息检测、遥感(热红外、荧光、高光谱、雷达等)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和手段,以地面、无人机、航空和卫星为观测平台,检测、分析和研究从细胞到地球规模的多尺度生态、环境与能源信息,探索其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学机理,提出相应的环境监测、评价和修复的方法、技术和手段,为全球变化的人类适应对策的研发、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调控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严汪汪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所属平台: 可持续与修复

    研究领域:持久性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高效生物处理技术;有机固废资源化

  • 杨弦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所属平台: 生物多样性

    研究领域:群落生态学
    主要研究兴趣为生态群落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的响应,利用野外观测、控制实验以及原生动物微宇宙实验等手段,探讨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和生境丧失及破碎化等)对生态群落各维度的多样性、构建轨迹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 杨宇晨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所属平台: 演化与基因组

    研究领域:植物适应极端环境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机制;植物响应污染物胁迫的调控机制;植物节律调节的分子机制。

  • 叶建飞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所属平台: 生物多样性

    研究领域:植物分类、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 张晨成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所属平台: 生物多样性

    研究领域:利用生态学、水文学、土壤学、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手段,聚焦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包括:(1)植物—土壤、植物—植物相互作用;(2)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生物多样性与地球关键带相互关系等方向。

  • 张璐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所属平台: 可持续与修复

    研究领域:濒危野生动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1)以水獭为旗舰物种的淡水生态系统研究和保护:水獭的基础生态学研究(食性、栖息地选择、移动、家域、社会组织);水獭的生态功能(营养级联效应和生物入侵控制);水獭与同域分布物种间的关系;水獭在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对环境的适应。(2)保护成效评估:传统/本土生态知识和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对于濒危物种保护的作用;保护区对于保持动物群落完整性和功能多样性的作用;区域和国家的科研能力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 张履冰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所属平台: 生物多样性

    研究领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物种的濒危机制、野生动物生态功能的脆弱性

  • 张雄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所属平台: 可持续与修复

    研究领域:全球和区域性关键物种(例如:鲨鱼、海马、穿山甲和豹猫等)的保护科学(包括地理分布及迁移廊道预测、生态位及其差异、表观可塑与适应性演化、受胁格局与保护空缺等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