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新锐S02E05|李远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发布人:赵文嘉 责任审核人:责任审核人:初审 赵文嘉 审核 张丹丹 审核发布 黎晓天

    李远智,生态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 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间接相互作用,生态网络,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

    为什么选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标题呢:

  1. 科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恒心去探索。
     
  2. 如何走上科研道路:
    在小时候就有一个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大一结束后因为兴趣从建筑专业转到了生物学专业。大二暑假开始参加各种野外实习,觉得出野外比在实验室做实验有意思,哪怕条件艰苦也能乐在其中,所以分专业之后选择了生态学。保研时,因为同时也对数学感兴趣,最终选择了兰州大学的王刚老师,希望以后能从事一些理论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事与愿违,硕士阶段的工作还是以做实验为主,主要研究亚高寒草甸的功能性状与群落构建。硕士毕业后,机缘巧合来到了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 (加拿大一所并不知名的法语学校),师从Bill Shipley教授继续从事植物功能性状相关的研究。
     
  3. 国外的求学经历收获了些什么:
    在国外求学时,最让我感到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博士导师(Bill Shipley)。因为那边交流基本用法语,刚过去的时候语言不通,学校需要办理的很多事务都是导师带我去的。后来导师看我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怕我心理出问题,还开车带我出去兜风了解周边的环境和植被。博士期间也有低沉过,但是导师对我很耐心,他不仅教我科研方面的思维与技能,也教我如何去处理在科研当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良的情绪。他说:“他喜欢培养学生的过程,看着学生从对科研的懵懂变成一位训练有素的年轻科研工作者,他很欣慰。”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博士的培养体系,学生需要通过重重考核后才能获得最终答辩的资格。这其中最难的就是pre-doctoral exam”,这个考试是在开学后16个月内完成,若考试不能通过,会被直接退学(身边也碰到有外国和中国朋友没有通过而退学的)。考试组的4位老师会在30分钟左右陈述后(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计划)轮流提问,提问时间可以长达3多小时。这对从未参加过这种考试的我来说,压力无疑是十分巨大的。Bill一方面让我重视这个事情,差不多提前半年就让我开始准备(专心阅读相关专著和文献以及完成一篇mini-thesis),另一方面又让我不要担心,说只要我每周跟他沟通让他了解我进展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虽然顺利通过了考试,但这3个多小时的头脑风暴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在博士期间主要的知识积累也基本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4. 想对同学们说的话:
    从我的角度讲,对于科研来说,最重要的是兴趣,最好能在本科阶段就能去接触一些科研团队,知道科研到底是在做什么,只有接触了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对于研究生来说,如果当初考研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想好自己未来要干什么,那就着眼当下,把接下来的三年读好,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5. 你认为对于研究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觉得自学能力很重要。研究生阶段,导师一般不再传授我们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根据的研究需要建议你去学的某些内容,而学习这些内容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完成。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兴趣,因为只有兴趣才会使我们自主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持之以恒。
  6.  老师对中国古代经典(如孔孟老庄思想等)有一定的兴趣,也爱好摄影尤其微距摄影。(老师的微信头像也是自己拍的哦!)
     
    老师小档案
     image-20211119211020-1 

【教育背景】

2013 2017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生态学专业,博士

2010 2013,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

2006 2010,厦门大学,生态学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21 – 今,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教授
2018 202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
 
【项目资助】
2020,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 (2020034)
2019,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31901106)
201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8M643295)
2013,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 (201306180058)
 
【学术兼职】
特邀编辑: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学术审稿: Annals of Botany, Ecology, Functional Ecology, Journal of Ecology,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Okios, Plant Biology, Plant Ec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image-20211119211606-2


本硕期间参与的野外实习:2008年南靖乐土雨林实习艰苦条件(左上)2009年云霄红树林测量秋茄光合作用(右上)2011年祁连山冰川站采集雪样(左下)2011广西十万大山采集植物标本(右下)
 

image-20211119211724-3

研究生期间的实验(2010-2013): 合作市亚高寒草甸“数草”

image-20211119211831-4

博士期间的实验对象(2013-2017)24mesocosm,还是数草

image-20211119211928-5

2014年路径分析课程培训合影(左上)2014年魁北克省生物多样性年会上偶遇两位师兄(左上)2016年国际生物地理学会议与中大师生合影(左下),2019年理论生态学年会做报告(右下)。

image-20211119212123-6

一些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