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国际暑期学校圆满落幕

发布人:申倩倩 责任审核人:初审 申倩倩 审核 张丹丹 审核发布 黎晓天

       7月23日,历时6天,由中山大学生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第七届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国际暑期学校”落下帷幕。来自五十多所高校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齐聚一堂,碰撞思想,与学术大师们共同探讨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的前沿科学问题。

image 195

       本次暑期学校全程线上进行,尽管不能面对面地交流,同学们和老师们没有减少渴求知识的热情。本届暑期学校邀请到了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堪萨斯州立大学、阿尔伯塔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10位学者,以及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储诚进教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添明教授等担任授课教师。专家学者们在6天的时间里献上了19场高水平的讲座。研究对象涵盖了昆虫、植物、微生物、真菌,面对的科学问题包括物种共存、生物入侵、生物保护、生物进化、生态系统多样性、微生物环境、植物行为生态学、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

image 196image 197

认识真菌:DNA条形编码技术的准确性、精确度和"fungal dark taxa",通过基因组分析揭示真核微生物的种间关系及其对适合度的影响。    (Prof. Druzhinina报告)

 

       学员们听取报告后分组参与学术沙龙,并根据各自研究方向做出了简短但精彩的汇报。

image 198

Land-use change affects termite gut microbiomes based on host identity. (贾知周报告)

 

image 199

Selection and introgression shape heterogeneous genomic differentiation patterns in two incipient Chinese shorebird species. (周文君报告)

与会师生反响强烈,中山大学生态学院马子龙老师表示,经过这一周课程紧凑的暑期学校,学生们的热情和创造力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中国未来生态学的发展充满了希望。中山大学生态学院20级硕士研究生冯薇静表示,自己在暑期学校里面学到了很多,思路得到了拓展,对今后的科研生涯有很大的帮助。

image 200

闭幕式上,学院副院长庞虹教授致辞,她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家没有办法像往年一样在同一个屋檐下学习,但始于2014年的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暑期学校已经成为中大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品牌,为进一步密切与国内外高水平团队的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基础。同学们的汇报都很精彩,很优秀,希望大家明年能够再见。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杨永川教授表示,生态学院汇聚了老一辈的学者,同时也有很多优秀的年轻血液,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是殿堂级的学院,口碑良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他还对暑期学校的办学方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最后他给学员们送上寄语,希望同学们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闭幕式的高潮,暑期学校给2021年第七届学员颁发了最佳学生报告奖和优秀学员奖。

最佳报告:

Land-use change affects termite gut microbiomes based on host identity 贾知周 UC Davis&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Selection and introgression shape heterogeneous genomic differentiation patterns in two incipient Chinese shorebird species 周文君 中山大学

优秀学生报告:

A size effect of the resting propagules bank in the community assembly of metacommunity 林键濠 暨南大学

Divergent responses of symbiotic and asymbiotic N2 fixation to seawater additions 孙锡斌 中山大学

Sub-seasonal carbon allocation to tree growth in European beech forests 韦景树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Sub-seasonal carbon allocation to tree growth in European beech forests 洪艺雪 陕西师范大学

 

优秀学员:

叶典

广州大学

陈清

南昌大学

郑玉涵

华中科技大学

黄俊满

上海海洋大学

曾亦妍

华中农业大学

王一汐

四川大学

袁道欢

沈阳师范大学

朱淑娴

云南财经大学

尉宸铭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洪小帆

上海海洋大学

于文波

华东师范大学

丁一淇

东北林业大学

林小婷

沈阳大学

周轶昕

黑龙江大学

王子煜

中山大学

 

6天的时间很短暂,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回忆。穿梭书海勤为舟,苦中有乐心亦欢,祝大家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

  通讯员: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