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第七届“生态与进化暑期学校系列讲座”将于7月18日拉开帷幕
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暑期学校系列讲座”是中山大学生态学科重要的年度教学和学术活动,由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院和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始于2014年,主办单位已依托暑期学校活动邀请了近百名生态与进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对近千名学生进行授课并与其交流,该活动也因其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活跃的学习氛围给参会的学者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届暑期学校(2021年7月18日-23日)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与价值”,系列讲座将分别采用生态和进化的视角,解读生物多样性在人类世的角色和作用。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所有讲座课程将以线上方式开展,时间表如下:
7月18日
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暑期学校系列讲座”开幕式
7月19日
课程1 物种在森林群落中的共存
主讲人:梁敏霞(中山大学)
课程2 物种共存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主讲人:储诚进(中山大学)
课程3 生物入侵的机制在外来物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主讲人:刘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课程4 如何保护缺乏调查数据的海洋生物?——以海马为例
主讲人:张雄(中山大学)
课程5 基因新发现——昆虫性别决定的秘密
主讲人:邹媛(中山大学)
7月20日
课程1 根际微生物环境简介I
主讲人:Christopher Warren Schadt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USA)
课程2 根际微生物环境简介II
主讲人:Christopher Warren Schadt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USA)
课程3 生物多样性保护:从局域到全球
主讲人:吕植(北京大学)
课程4了解社会需求与生态过程,推动可持续消费在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
主讲人:李添明(中山大学)
课程5 认识真菌:DNA条形编码技术的准确性、精确度和"fungal dark taxa"
主讲人:Irina S. Druzhinina(南京农业大学)
课程6 通过基因组分析揭示真核微生物的种间关系及其对适合度的影响
主讲人:Irina S. Druzhinina(南京农业大学)
7月21日
学生报告和学术沙龙
7月22日
课程1 极端环境下的自然选择
主讲人:Michi Tobler(Kansas State University, USA)
课程2 生命的重放:极端环境下选择是如何引导的进化结果的?
主讲人:Michi Tobler(Kansas State University, USA)
课程3 人类活动影响下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存与有效保护
主讲人:杨永川(重庆大学)
课程4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框架下的物种管理与保护
主讲人:曾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课程5 外来物种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讲人:刘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7月23日
课程1 草原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共存机制
主讲人:Prof. James Cahill(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
课程2 植物根系的养分摄取与决策——植物的行为生态学
主讲人:Prof. James Cahill(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
课程3 我和微生物学都爱上了柬埔寨吴哥砂岩遗迹
主讲人:顾继东(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闭幕式
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暑期学校系列讲座”旨在促进相关研究进展的传播,增强科学前沿知识和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在学生群体中的根植,并培养学生优秀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敏锐的科学思维和宽广的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