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新锐S01E03 | 崔融丰:从中山大学走出的生态新RAY

发布人:申倩倩 责任审核人:初审 申倩倩 审核 刘蔚秋 审核发布 黎晓天

崔融丰,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教授,博导,以鱼类为主要模式系统,结合动物行为、分子生态、种群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进化生物学中的基本问题。感兴趣的方向主要为物种形成与多态性保存机制、生殖隔离的行为学机制、种间杂交、自然选择与性选择的基因组进化、近中性进化与衰老基因组学。

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崔老师在中山大学的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校园中,培养了对生物科学的热爱,终于在国外留学11年后,重回魂牵梦萦的母校执教。

1

崔融丰与小学好友刘明凯摄于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于1998年

1

崔融丰在高中期间赴美参加第55届ISEF活动,于2004年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实现梦想最重要的动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还在读小学的崔老师深深地被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所吸引,兴趣的种子就此在心底生根发芽。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从观察动物到学习理论再到创造知识,在兴趣的指引下,崔老师度过了一段精彩的学生生涯,并且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生物学家。

1

崔融丰在中山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时留影于中山大学博物馆,于2008年。

 

2.    改变固有观念,原来单调的科研生活也可也变得很有趣

       研究生物进化需要经常与大自然打交道。在美国读博期间,一次去墨西哥抓鱼的采样经历令崔老师印象深刻。溪边蚊虫很多,在被蚊子叮咬后发生过敏,以至于最后不得不在返回美国后去医院看了一次医生,而这也是在美国5年里唯一此次去医院。但留在他脑海中的更多还是墨西哥山区宛若仙境的山水,灵动美丽的小鱼们。在研究生导师的启发下,崔老师发现了很多颠覆自己想法的很有趣的结果,而自己的科研思维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image 57

崔融丰在美国读博期间在墨西哥Calnali 进行野外工作时留影,于2010年

1

崔融丰与博士导师Gil Rosenthal教授于德州农工大学实验室留影,于2014年

 

3.    以平常心看待失败,持之以恒出扎实工作

为了验证一个假说,自己曾连续三周从早到晚做实验,但是分析结果却与原来设想不同,而且结果无法发表。像这样的情况经常会遇到,如何面对呢?第一点就是学会接受现实,一位老师曾经告诉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假设当作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即所谓的“baby idea”。因为这样有可能影响分析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当你从一个中立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多的失落而影响自己的状态。第二点就是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比如说,有一次会议中我们发现有人做的项目与自己的工作很类似,而且已经投稿,时间紧迫,希望尽快将自己的稿件投出去。但是在团队博后及各位导师的劝导下,还是决定把工作做透,做稳固、做系统。结果我们的文章虽然晚了六个月投稿,但是由于工作扎实,稿件审稿30天后一次通过,被杂志原样接收。两个工作几乎是同时发表。现在来看,我们的这篇论文成为了高引用文章,受到了同行的肯定,当时多花的几个月还是很值得。

4.    给研究生的建议:平易近人、保持客观和珍惜时间

       平易近人是我们EEB(ecology and evolution biology)文化的特点。你可以从每一位EEB研究者脸上的笑容看出来。通常而言,EEB实验室的氛围应该都是比较和谐的。我觉得新入行的同学第一个要接受熏陶的就是我们EEB这种乐观向上的文化。 第二个就是上面提到的,做科研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客观性,这样得到的结果和结论才经得起检验。还有一个就是老生常谈的,不要浪费时间。因为做EEB相对其它学科而言诱惑有很多,要保证自己的有效科研时间,比如干实验和湿实验穿插进行,合理安排时间。一定要避免拖延症,因为做研究肯定会常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自己不敢硬着头皮解决它就会一直拖下去,影响科研进度,如果要推进一个事情,最好要亲力亲为,不要想着项目会自己推进或者可以靠别人推进。

image 58

 崔融丰博后期间与博士后导师Dario Riccardo Valenzano博士及同事金有美博士、David Willemsen博士等在德国Garmisch留影,于2014年

image 59

崔融丰博后期间在马普衰老研究所鱼房与同事Joanna Dobzian合影,于2018年

 

5.    新时代师生关系——未来的同事

其实我作为老师的经验是很不足的。虽然在美国也做过四年的TA,教过一些学生,但真正作为PI还是第一次。就像前面提到的EEB文化,老师和学生其实是处于一个很平等的位置的。包括我的导师,在我当年进入实验室时,感觉就是把我当作同事来相处,所以自己成为老师并且组建实验室后,也是沿袭了这种文化。EEB文化和其他实验室文化不同,它的培养方式是从第一天开始就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独当一面的独立的科学家。既然是这样的话,你的PI就会将你当作一个独立的科学家去对待。比如我的导师在我研二时就建议杂志来找我审稿并对审稿结果负责,研三时就要求我独立完成基金申请。作为研究生来说,学生也应该是将自己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来看待,不单纯是来这里学什么具体技术,学完之后就拜拜。其实在EEB文化里,导师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同事,也就是当你取得博士学位的时候,也就成为老师的同事了。还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美国EEB的学生在发表论文时在传统上是第一作者也兼作通讯作者,导师常作为末位的非通讯作者。这在生物学界中是绝无仅有的,也突显出了在EEB文化中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以及同行对于学生的尊重。我还记得自己在取得博士学位时,导师和我握手并且对我说“Come join us”,意思就是欢迎到我们中间来。所以我处理师生关系是希望能够延续自己以前两位导师的风格。

 

崔老师最想送给大家的一句话

我想用我老师常引用的一句话,“在科学里,有时候最珍贵的不是‘原来如此’,而是‘这看起来很有趣’”。一定要记住科学研究的初心,“科学”在拉丁文里的词源就是“scire”,意思是知道。所以科学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从不知到知的过程。PH.D就是在人类现有知识的边界上,通过你的努力向外突出那么一丁点。而那一点东西是你自己的,也就是你的PH.D。

 

7.老师小档案

教育经历

2004/09-2008/06:中山大学,生物科学学士

2009/09-2014/05:德州农工大学,生物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4-2019:马克思普朗克学会衰老研究所,博士后

2019-至今: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教授

学术成就

主要学术奖励:

1、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Society for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19

2、Student Award. 1 st Asian Evolutionary Research Conference,2018

3、Best Poster Award. The 2nd Cologne Ageing Conference,2016

4、Best Student Oral Paper (Division of phylogenetics & Comparative Biology). Society for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biology, 2013

5、Doctoral dissertation improvement grant.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2012

6、Rosemary Grant Award for 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volution, 2011

代表论著:

 

Rongfeng Cui*; Tania Medeiros; David Willemsen; Leonardo N.M. Iasi; Glen E. Collier; Martin Graef; Martin Reichard; Dario Riccardo Valenzano*; Relaxed selection limits lifespan by increasing mutation load, Cell, 2019, 178(2): 385-399.e20.

Rongfeng Cui; Alexandra M. Tyers; Zahabiya Juzar Malubhoy; Sadie Wisotsky; Stefano Valdesalici; Elvina Henriette; Sergei L. Kosakovsky Pond; Dario Riccardo Valenzano*; Ancestral transoceanic colonization and recent population reduction in a non-annual killifish from the Seychelles archipelago, Molecular Ecology. 2021.

Rongfeng Cui#*; Pablo J. Delclos#; Molly Schumer; Gil G. Rosenthal; Early social learning triggers neurogenomic expression changes in a swordtail fish,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17, 284(1854): 0-20170701.

Rongfeng Cui*; Molly Schumer; Gil G. Rosenthal; Admix'em: a flexible framework for forward-time simulations of hybrid populations with selection and mate choice, Bioinformatics, 2016, 32(7): 1103-1105.

Rongfeng Cui*; Molly Schumer; Karla Kruesi; Ronald Walter; Peter Andolfatto; Gil G. Rosenthal; Phylogenomics reveals extensive reticulate evolution in Xiphophorus fishes, Evolution, 2013, 67(8): 2166-2179.

 

如想了解关于我的更多信息,请参考实验室网站:

https://lab.raycui.com

 

通讯员:王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