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的微量元素重吸收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人:申倩倩 责任审核人:初审 申倩倩 审核 刘蔚秋 审核发布 黎晓天

我院陈浩副教授近日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美国地质调查局等课题组在国际期刊Functional Ecology 上发表题为“Global resorption efficiencies of trace elements in leaves of terrestrial plants”的研究论文(全文链接:https://be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365-2435.13809),陈浩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李德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植物将养分从衰老的叶片转移到嫩叶或其他组织的过程被称为 "叶片养分重吸收"。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植物保存养分的一个重要策略,因此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之前的生态学家大多只关注大量养分的重吸收,因为大量养分看起来似乎比微量元素更为重要。比如,已有研究报道了叶片中大量养分的全球重吸收模式(包括:碳(C)、氮(N)、磷(P)、钾(K)、钙(Ca)、镁(Mg);Vergutz et al. 2012),然而尚未见叶片微量元素全球重吸收模式的报道。事实上,这是一种研究偏见,因为每种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中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本研究收集了53项已发表的文章,并提取了数据,研究了8种微量元素的叶片重吸收效率,包括铜(Cu)、钼(Mo)、锌(Zn)、硼(B)、锰(Mn)、钠(Na)、铝(Al)和铁(Fe)。我们发现,在8种微量元素中,重吸收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u(30.3%)、Mo(29.5%)、Zn(19.5%)、B(17.6%)、Na(8.3%)、Mn(1.6%)、Fe(-24%)和Al(-55.6%)。其中,Fe和Al的负吸收效率意味着这些元素不会被植物重吸收,反而是在老叶中积累(图 1)。

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对前人研究的重要补充,为理解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提供了更全面的知识。我们强调:结构性元素(即Ca、Mg、B、Na和Mn)和潜在的有毒元素(即Fe和Al)的叶片重吸收效率相对较低,甚至没有。这些特殊性应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中得到充分的考虑。

图1: 全球叶片养分重吸收的平均效率
图1: 全球叶片养分重吸收的平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