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新苗10-蔡丽群:立足荣誉土壤,追逐热爱与志向

个人简介

蔡丽群,生态学院2020级生态学(强基计划)本科生,获理学荣誉学士学位
何谓荣誉?为有志强基青年,可谓荣誉;胸怀报国大志,可谓荣誉;得良师以授,更为荣誉。四年前,我走进生态学院强基班,怀着憧憬开始了我的强基班课程学习。荣誉课程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去探寻生态学更广阔的土地。
荣誉课程与导师制|跨学科视野与科研实践的双重提升
荣誉课程的学习让我不断丰富了自己的学科视野,拓宽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仅仅是传统学科知识,更多是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荣誉课程——生态学研讨课通过小组研讨、师生讨论等相结合的形式,让我们扎实地掌握生态学领域及其交叉领域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同时构建了完整、系统的生态学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的生态观。储诚进老师在生态学研讨课上给我们讲述的生态学与AI的联系,将生态学与现代前沿科技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从新的视角看待生态学;在演化生物学研讨课上对演化生态学前沿文章的研读,使我们看到这一领域的不断探索,在环境微生物学研讨课上小组讨论让我们深刻理解生态学与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地理科学等的学科间交叉相容。此外,对地学、草坪学等荣誉课程的学习让我在生态学之外拓宽了视野。通过GIS等课程的学习让我们愈发深入掌握生态学技能。
在荣誉课程之外,导师制让我们对喜爱的领域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科研训练。刚入学,我的导师崔融丰副教授就与我们进行了谈话,针对我们的兴趣方向为我的科研训练提出了建议。从高中我就对生物基因组极感兴趣,我认为从千变万化的核苷酸中寻找生物的奥秘是极具魅力的,导师制得以让我在本科期间探寻喜爱的方向。我在本科期间参与了校级和国家级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从基因组学视角探寻鱼类多样性以及适应能力的变化。在这过程中,我学习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态学问题,设计适合的实验方案,掌握分子实验技能及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培养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未知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发现。

跨越山海的学术之旅|荣誉课程中的知识探索与师生匠心
在四年的学习中,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从宏观到微观,从上天到入海,我的脚步跟随老师的指引四处探寻。从全球变暖代际公平问题到生态环境保护,我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指引穿梭于林。
我曾到海边观察红树林生境,曾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学勘测,也曾到地质丰富地区挖掘古生物化石。当我真正踏足生境,看到书本上的文字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曾经学过的知识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才会惊觉大自然是多么的极富魅力啊。红树植物的生理特征使之在盐水环境下能够生存;自然保护区中不同种类的植物都平衡的生活在一起,相互权衡,也就是课本中所谈及的物种共存;自然中形态各异的昆虫都有利于它生存捕食的身体结构优势。空泛的文字背多少遍都容易忘掉,但当亲眼看到,细微的细节都能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古生物主题的研讨课上,那是我第一次触摸到远古的遗迹,过去历史留给我们的珍宝不再是历史书上冰冷的文字,也不再是博物馆里可望而不可及的展品,而是真真实实、我们可以触摸到的历史。那时我才惊觉,小小的化石中就可能蕴藏着恢弘磅礴的生物历史。我为植物学主题研讨汇报准备良久,花费数天时间认真研读文献,我至今仍深刻记得链藻在植物登陆上的关键节点。在有关生物防治研讨课上,见到蝗虫的危害、昆虫对植物开花结构的重要性,我才深刻知道昆虫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全球变化生态学课研讨课上,我们谈论全球变暖的代际公平问题,从更长时间尺度上看待生态学问题……荣誉课程里的这些内容都让我记忆深刻。
在课程知识之外,荣誉课程上的每一位老师都在我们的路途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象,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科研工作者的热爱与匠心。荣誉课程的老师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出类拔萃,他们向我们讲述动物演变中前世今生的故事,给我们展示植物丰富的多样性。我看到,每一位老师在讲述自己的研究内容时,眼里都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脸上都带着自豪的神情,给我们缓缓道来。我想,这就是老师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热爱。当实地进行生态学野外调查,我才亲身体会了生态学家跋山涉水、酷暑暴雨调查的艰辛,而我作为学生所经历的只是冰山一角。尽管需要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他们仍然一丝不苟地细致完成调查研究。他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和热爱让我由衷地深深敬佩。
老师们致力于在生态学领域不断探索,或是解答未知的疑惑,或是探寻细微的机制,或是为全球变化作奉献……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我在每位老师身上都感受了这份热爱和匠心。他们在从事自己所热爱的研究、探寻自然未解之谜的同时,还将这份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庞虹老师为荣誉课程准备良久,辛国荣老师放弃假期来备课……每一位老师都为课程付出极多心血,这一刻我才知道,老师们对我们的拳拳心意,是如此凝重!我想,热爱与匠心也是在课程学术的内容之外,老师们想让我们感受到的更重要的内容,让我们受益终生的道理。
启迪思考,追寻志向|共筑美丽中国
时至今日,回头再看,在荣誉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感受到了科研所需的精神。我深知还有更多更优秀的同学,学术之路不能止步于此,荣誉学位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能获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校的帮助以及学院的培育。强基计划让我们能够追寻自己的志向,学校给予了我们知识浓厚的土壤,生态学院给了我们一个很广阔的平台,我们可以肆意探寻喜爱的领域。我想,我们能够学有所得,并加以善用,为更广阔的将来建设人与自然共生的美丽中国做出一份贡献,就是最好的报答。

荣誉课程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塑造自己学习能力和实现志向的重要途径。走在这样的路上,我是幸福的,希望更多的同学们能够找到自己的热爱与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