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委员会关于开展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位同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鼓励和推动全体同学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乡情民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服务家乡建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农学院、生态学院将联合举办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院实际,现将我院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2月24日
二、活动对象
全体本科生、研究生。
三、活动地点
主要以学生家乡及周边地区为主,寒假留校同学可以选择广州、深圳就地开展活动。
四、承办单位
生态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
五、活动形式
以个人或组队形式参加,鼓励同地区组队或结合专业特点在农学院、生态学院内跨院系组队。
六、活动程序
1.1月28日前,个人或队伍报名。
报名链接:
报名后请加入活动企业微信群:
2.即日起至2月24日,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3.2月底前,提交实践活动成果。
4.3月,组织开展评审。
七、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包括3种形式,参与者可以从中选择一项参加。
(一)调研类
调研类要求围绕调研主题,提交一篇1000-1500字的总结报告,总结报告要求结构清晰、图文并茂(图片附有注解)。
调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可选择其中一项或自由组合多项调研):
①调研家乡生态情况,包括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现状等,结合自身专业思考家乡生态存在的问题,探寻家乡美丽生态建设之路。
②调研家乡的红色历史,鼓励挖掘家乡与学校、学院有关的历史故事(云南澄江、韶关坪石、清远连州、梅州等地的同学可以重温学校迁校期间办学历史,深入感悟百年中大的历史征程);
③调研乡村发展情况,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
④调研家乡农业情况,包括其发展历史和现状等,结合专业知识,思考家乡农业发展短板所在,探索家乡农业模式改良方法等;
⑤调研家乡美食、风景、风土人情等,感悟其中的人文底蕴,宣传家乡的独特魅力。
若因客观原因无法实地调研,可采取网络查询、访谈,记录调研等方式。
(二)实践类
实践类要求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提交一篇1000-1500字的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实践意义、实践内容和实践感悟,要求图文并茂(图片附有注解),并附实践证明。
实践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可选择其中一项或自由组合多项):
①组织开展或参与一项生态环保科普活动或宣传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参与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力所能及参与村社基层治理等;
②实地深入参观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企业、科技园、自然保护地等;
③探访家乡红色景点,感悟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培养爱国情怀;
④返回家乡母校,感谢师长、与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并向其宣介学校学院,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等;
⑤参加政务实践、企业实践等实践实习岗位锻炼(可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返家乡”模块进行岗位报名);
⑥开展一次家乡名人访谈。鼓励对来自同一家乡的优秀中大校友进行访谈,交流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历程、心得,探讨在校园外校友对国家、地方的贡献、担当等。
(三)创作类
创作类要求围绕生态环保科普主题,突出展现家乡的独特生态资源,以科普文章、平面设计、视频动画等进行展现,作品要求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具有科普意义、无知识性错误、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无知识产权争议。其中:
①科普文章要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不限字数,提交前自行对图文进行排版美化,以PDF格式提交。
②平面设计包括创意海报、插画、手绘、宣传册等,单幅作品或系列作品均可。以JPG图片格式提交,分辨率不低于300DPI。
③视频动画包括微视频、微电影、微课等,时长不超过5分钟,视频格式限MOV或MP4格式,视频清晰度要求高清(720P及以上),视频大小不超过1G。
八、活动评选
活动作品将评审产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对获奖同学将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具体评审安排另行通知。
优秀成果将推荐参加学校校级优秀实践成果的评选。
九、相关说明
1.参加活动的个人或队伍,应自觉维护学校、学院声誉,不得出现任何有损学校、学院和大学生形象的言行;以人身、财产安全为第一要求,在保证个人安全健康基础上开展活动;不得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名开展与实践内容无关的活动;确保父母或监护人对实践行程知情,外出应保持通讯畅通,遇到突发情况保持冷静,采取妥当措施解决,并及时向学院反馈信息。
2.参加活动的同学应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抄袭、弄虚作假等行为,引用他人成果时应如实注明出处。禁止未经知识产权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包括保存、转载、复制、放映、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第三方主体享有知识产权的智力成果。
3.评审时将考察实践活动的宣传成效,包括被学校、学院微信公众号或家乡当地媒体宣传报道的情况。鼓励参与活动的个人和队伍,在活动筹备、活动实施和活动总结等阶段积极向学院微信公众号投稿。
4.寒假社会实践作为劳动教育课的组成内容,请全体本科生选择其中1项参加。
5.参加实践过程中如相关单位需要开具介绍信,请与辅导员老师联系。
6.参与并成功提交成果的同学,学院团委按照15个公益时出具公益时证明(参加有偿实习实践的活动除外);在活动中获奖的同学,可依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实施方案的标准申请综测加分。
通知未尽事宜,请与姚宇鹏老师或杨可儿同学联系。
共青团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委员会
2024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