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6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圆满完成野外综合实习
8月11-22日,我校2016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一行29人,在刘阳、范朋飞、李添明、黄维妮、王永繁、李步杭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赴云南景东县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寨子保护站开展野外综合实习,这是我校生态学专业首次开设野外实习课程。

生态学综合实习是我校生态学专业培养体系中重要的必修课程,旨在让生态学高年级本科生以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个体与种群的分布格局、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为活动和政府政策对保护生态学实践中的影响等生态学研究性学习;掌握动植物类群的调查、监测方法及社区保护工作调查方法。生态学综合实习为培养方案中的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种群与群落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脊椎动物系统分类、保护生态学等主干课程提供了在大自然中实践的机会。




本次野外实习中,指导教师分组讲解了灵长类监测技术和行为学观察、鸟类野外监测技术、保护区人兽冲突调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范朋飞老师介绍了兽类监测和行为学观察方法,带领学生追踪并记录长臂猿和灰叶猴的行为和栖息地,并将红外相机实践应用于野生动物监测;刘阳和黄维妮老师介绍了鸟类野外识别和样线调查技术、鸟类混合觅食群体的行为学观察;李添明老师讲述了保护区面临的威胁及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兽冲突,带领学生进行走访和调查;王永繁、李步杭两位老师分别讲述了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并带领学生建立森林和草地样地。
由于实习地点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天气多变,很多同学包括部分指导教师和助教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进行学习,大家的感觉是既兴奋又紧张。在这十多天里,大家克服困难,团结协作,顺利地完成了实习。从周密的实习课程中,同学们不但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研究方法和野外研究技能,而且还在科学问题的提出、调研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科研交流等方面得到了训练。在翻山跃岭之间,在走村入户之中,同学们体会到做好科研工作不仅需要好的科学问题和实验设计,还要培养热爱生命、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
同学们在反馈问卷调查中如是说:
-
从黑石顶到大理,从格物到致知,我们从大一时候的认植物、认动物这些简单的识记到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了解科研真正的流程,完成了从认识到探索的过程,收获非常大。
-
这次实习提高了我们班级的凝聚力,锻炼了我们的体力和爬山能力,通过亲身实践更深刻地掌握生态学知识。
-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更近距离地了解老师所做的东西,更全面地了解不同领域的研究,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也可以更深一步去了解生态学科研是什么,感觉离研究生生活又进了一步。很感谢老师们的教导,希望这门课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的结合部,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黑冠长臂猿的重要栖息地。这种濒危的灵长类片断化分布于滇中,滇南以及滇西的群山中,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我校范朋飞教授团队长期在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开展西黑冠长臂猿和印支灰叶猴的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研究,了解这两个物种对栖息地和环境的适应机制。范朋飞教授团队与保护区建立了稳定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护区除了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外,还为此次实习提供了所需的课室、向导、交通保障和理想的食宿条件。在实习期间,无量山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与实习团师生进行座谈,他们听取了师生在保护区内工作、学习的感受和建议,并希望能与我校进行长期的合作,进行野外生态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作者:生命科学学院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