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生态学院在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获佳绩!

发布人:赵文嘉 责任审核人:初审 赵文嘉 审核 张丹丹 审核发布 罗燕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高素质教师团队、推进师资队伍专业化进程,推动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生态学院积极响应校教务部号召,选拔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师教学竞赛。经过5月30日学院初赛,我院共有2位教师进入9月17-18日在广州校区举办的校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包童老师讲授的《古生物学》获理科组一等奖,马嘉欣老师讲授的《进化生物学》获全英组优胜奖。

“获奖教师风采”

包童  助理教授

image-20221017110626-1

包童在爱尔兰莫赫悬崖

【研究兴趣】古生物学、古昆虫学、古生态学; 中生代古生态重建; 琥珀研究

【主讲课程】古生物学、生物拉丁文、国家公园、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基础研讨课

【教学事迹】

包老师讲授的《古生物学》,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专题式的课程安排,结合国际古生物学和生物学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老师向学生们展现了地球在不同地史时期书写过的生命篇章,如多细胞生物的起源、脊椎动物发展的重要阶段、昆虫的早期演化等等, 描绘了生命演化的恢弘与绚丽。

“包老师的课,没人不喜欢”,这是学生们对包童老师上课的评价。生活中的包老师,热心、热情,时刻流露出对学生、对教学、对古生物研究的无限热爱。“根据手上的化石和现有的知识体系,再结合一点想象力,就能描绘出古生物的样貌乃至古生态的图景。”他深深地觉得,这就是古生物与古生态学科的魅力所在。相信在包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将所学与当今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认真思考物种灭绝与生态环境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深刻体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马嘉欣 副教授

image-20221017110626-2

马嘉欣(前排左三)与课题组学生共庆中秋

【研究方向】水生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

【主讲课程】生物科学方法、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态学

【教学事迹】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枝散叶,树大根深”“龙生九子”,这是马嘉欣老师讲授的《进化生物学》前几个章节的标题。从中国传统文化讲起,介绍进化生物学简史、人类进化、遗传变异及自然选择,这种形式属实新颖。深入到课程中的运动永恒、事物间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和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可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启发学生思考集体与个体的关系,这充分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了专业知识教学。

虽生长在香港,因祖籍在内地,马嘉欣老师对内地有特别深厚的感情。生活中的马老师,喜欢与学生打成一片,“上课很有趣”“PPT特别美观”“老师很温柔”的评价足见学生对其授课的喜爱。钟情于大自然山山水水的她,逐渐发现对海洋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并对其倾注全部。马老师通过教授《进化生物学》,系统介绍我国科学家在进化生物学领域中的卓越工作,一步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进化生物学发展及现状的认识,并激励学生投身于进化生物学未来研究。

 

通讯员:蔡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