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院、农学院师生赴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与国家基因库考察交流
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视野,加强交流与合作,12月9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院长庞虹教授、学术中心主任刘阳教授、农学院绿色防控教研室主任胡建教授及生态学院、农学院相关方向师生代表一行10人赴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深圳国家基因库进行考察交流。
深圳农业基因组所成立于2014年,由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共同创办。主要从事农业基因组学、农业动植物分子育种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农业基因组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国家基因库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四部委批复建设,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生态学院、农学院师生一行参观了基因组所和国家基因库,并考察了国际领先的自动化基因组测序流程。考察期间与两家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王韧和基因组所万方浩研究员对中山大学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桂荣研究员对基因组所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王韧分享了国家基因库的基本情况以及基因库可以为开展合作项目提供的平台和资源等,期待能够开展全方位的深入合作。随后,刘阳教授和胡建教授分别介绍了生态学院和农学院的发展历史、学科特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等。万方浩研究员对两院的快速发展和未来规划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生物入侵研究在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维持和保护中的重要性。生态学院的学科优势突出,应立足大湾区,加强入侵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合力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生态安全。庞虹副院长表示基因组所在推动生命科学前沿学科与农业、食品与健康、生态与环境三大领域的交叉融合,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已经走在国际前沿,值得学习和借鉴。而国家基因库建成世界领先的“存、读、写”一体化的综合性生物遗传资源基因库也代表了国内研究的新高度。两单位同处深圳、优势互补,多年来通力协作破解基因密码的合作模式值得在国内科研机构、高校中进行推广,希望将来在科学研究、学生培养以及平台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基因组所副所长钱万强研究员表示中山大学与基因组所及国家基因库共处大湾区内,期盼能增进交流、加强合作,凝聚各自的优秀人才和科技力量,共同打造大湾区的科研高地。
参观交流结束后,青年教师代表邹媛、王赵玮、张晨成、李浩森在现场交流了感想体会,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从中强烈感受到先进基因组技术对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性,对各自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启迪。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大固有的学科优势,增强前瞻性,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研究前沿,承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强化生态修复与生态工程方向的研究平台建设与管理,强化生态智库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科学指导与决策支撑作用。将科技进步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让科技力量更好的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通讯员:唐雪飞
生态学院、农学院师生代表在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座谈交流
生态学院、农学院师生代表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领导老师合影
生态学院、农学院师生代表参观考察深圳国家基因库
生态学院、农学院师生代表参观考察深圳国家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