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笃行之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实习教学
2021年11月21日,生态学院刘阳教授、马子龙副教授、杨弦助理教授组织带领学院2020级本科生和2021级研究生前往深圳市仙湖植物园进行种群与群落生态学及高级生态学实习。仙湖植物园东倚梧桐山,西临深圳水库,集植物收集、研究、科学知识普及和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是中国观赏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11月21日上午,实习队伍抵达仙湖植物园,首先来到了药用植物园,听工作人员讲解园中各种植物的习性,以及为适应植物生长特性所特别营造的景观。期间,老师也带领同学们辨认各科属的植物。

图1 园区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木油桐、桐花如雪的故事
随后,实习队伍前往化石森林,这里收集了500多株来自辽宁、新疆和内蒙古等地的硅化木。这些硅化木经专家鉴定属松杉类植物,形成于一亿五千万年至七千万年的中生代时期。那时正是球果类植物演化史中最鼎盛的时期,高大的树木由于激烈的地壳运动而被埋在地层之下,经过硅化作用形成了化石。迄今,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大型迁地保存的化石森林。

图2 园区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木化石的形成
经过短暂的休息调整后,实习队伍步行至沙漠植物区,该区主要以仙人掌及多肉植物为主。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三个大型展览温室和三个生产温室中1000多个种沙漠植物,其中仙人掌科有40多个属600多种,芦荟科植物100多种,其它多肉植物有近20个科300多种。较为珍贵的种类有直径在80厘米以上的金琥;也有高达6米,200年树龄的巨人柱以及拟态植物生石花等。
下午,实习队伍乘车到棕榈区参观。在仙湖植物园所收集的棕榈植物中,除较常见的大王椰、棕榈、三药槟榔等外,还有许多树形奇特、观赏性极高的种类,如酒瓶椰、棍棒椰、三角椰子等。棕榈区紧靠着仙湖,在仙湖湖边也看到了邓小平爷爷亲手种植的榕树,其厚重的历史意义让许多同学驻足合照。

图3 邓小平手植树
接着,实习队伍参观了苏铁保存中心。苏铁类植物是一群起源古老和残遗的裸子植物。苏铁的研究可为古气候、古地理和植物区系演变的研究提供依据。同学们游览了苏铁园区苏铁活体材料保存区、苏铁园、古苏铁林、苏铁盆景园、苏铁繁殖温室和苗圃等多个版块,经过工作人员讲解后知道苏铁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且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在的苏铁迁地保存中心已经成为一个集科研科普、迁地保存、旅游及生产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国际苏铁迁地保育中心。
最后,实习队伍来到了荫生植物区,这里集中栽培了蕨类、景天科、秋海棠科、爵床科、大戟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竹芋科、凤梨科和兰科的1000多种喜荫植物。这里的兰花有100多种;也有形态奇特的鹿角蕨、松叶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等。该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在与自身学习过的植物相关课程结合之后更产生了浓厚的兴致。

图4 实习团队在仙湖植物园合照留念
本次实习同学们满载而归,课外实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大大激发了大家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热情,将专业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更加强了同学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热情。期待下一次的实习之旅!
通讯员:田宜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