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使命 奋勇砥砺前行——生态学院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赴深圳回归亭纪念公园参观学习

发布人:赵文嘉 责任审核人:初审 赵文嘉 审核 张丹丹 审核发布 黎晓天

为丰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形式,切实增强教育实效,巩固学习成果,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生态学院39名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在辅导员、直属党支部深圳党小组组长潘三川老师的带领下,于11月13日前往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香港回归亭纪念公园进行参观学习。

image-20211126161552-1

入党积极分子在紫荆花广场参加现场教学

队伍首先来到紫荆花广场,广场中央紫荆花如烈火般盛放,广场四周宣传栏上,生动展示了香港回归的历史,深刻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治港方略,同学们仔细浏览,认真领会,深化了对“一国两制”方针的认识。

沿97级台阶拾级而上来到回归亭广场,向远处眺望,层峦叠翠,地阔天高,1997棵荔枝树纪念林绿荫秀郁。回归亭庄严肃穆,精巧别致;广场地面大理石上,沿环形刻有深圳与香港的发展历史,彰显深港同源的深厚情谊。

image-20211126161552-2

入党积极分子在回归亭广场参加现场教学

从公园中轴路返回,道路两旁是大理石镌刻而成的香港历史文化墙,包括深港同源、百年沧桑、东方之珠三个部分,展示了香港自古以来与深圳的渊源、被侵占的历史以及回归祖国后的飞速发展。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香港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据悉,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深港两地渔农界群贤捐资,在深圳市归侨聚居地光明大博山顶兴建回归亭,种下1997棵荔枝树,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亲自题写亭名。回归亭所在的大博山面朝珠江口虎门要塞,当年林则徐率领军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向南即可遥望香港;山下的白花洞,则是抗战游击队根据地,东江纵队将日军小分队全歼于此,其选址历史意义重大、教育作用深远。2019年,在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之际,深圳市光明区委、区政府以回归亭为核心,打造了凸显回归文化、独具光明特色的回归亭纪念公园,这是深圳市首个以回归统战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学习感悟摘录:

夕日欲颓之时,便启程离开公园返校了。在归途的车中回望一眼沐浴在温暖霞光中的回归纪念亭公园,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眼底的美景,心中更是有一份沉甸甸的“宝藏”。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绝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新一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上担负着厚重无比的历史责任。经历过这次参观学习,这一份责任感不免又真实、清晰了几分。

——耿佳林

今天我们参观了回归亭纪念公园,重温了香港回归的历史,再次感受到“一国两制”制度的正确性。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地区走向日益繁荣,如今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繁荣发展,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同时,我们应始终牢记香港回归的来之不易。通往回归亭的路上有97级台阶,纪念香港于1997年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回归亭周围石板上的年份与事件更是警醒后人,应铭记前人为香港回归做出的贡献。我们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廖秋嫦

参观的回归亭公园记载着香港的历史,记载着“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构想和成功实践,记载着人民的奋斗历程,经过这次参观我对内地与香港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艰苦奋斗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伟大祖国感到更加骄傲和自豪!我们新一代青年也要不忘历史,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我们中国人民不容侵略。

——王梦雪

 

通讯员:闫玉涵、谢芸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