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新锐S02E01 | 邹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是什么促使您从事现在的科研方向?

参加同事博士毕业答辩时与Louis van de Zande 和Leo W. Beukeboom教授
为什么我要做研究?兴趣最早是起源于小时候看的一些国家台的纪录片,这是我最早的启蒙教育。上初中的时候发现自己非常喜欢求真,求知欲也非常强,经常思考一些科学问题,比如“人是怎么来的?”等等。在高中的时候,看了央视的一档人物访谈节目《大家》。采访主要对象是中国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大家”,比如有钱学森,钱伟长等老一辈的科学家,讲述他们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经历的一些事情,在恶劣的科学环境下,他们还能纯洁的坚持做科研,在祖国需要他们时也是毅然决然的冒着生命危险回国,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于祖国建设当中。老一辈的科学家事迹鼓舞着我,也激励着我。人终究一死,但是你在这世上的意义是什么?别笑我,我当时就觉得做科研就是一种对国家或者是人民有意义的事情,现在也这么觉得。在高考的时候意外调剂到了山东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专业,这个专业也分为了植物病理方向和昆虫方向,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昆虫,因为昆虫千差万别,多种多样,有趣又可爱。但是这中间又有一个小插曲,昆虫是变态发育,大多数昆虫的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特别喜欢昆虫的成虫,觉得它们非常好看,有些甲壳类成虫还特别酷。但是我害怕昆虫的幼态,我意识到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因此我找到了心理老师做了咨询,做了一些心理调适,最终我才没有那么抗拒昆虫的幼虫。后来因为老家在重庆,因此就回到四川大学,读的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的硕士。研二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出国读博士,可能在当时也有些工作机会,但是一直比较喜欢学校的这种环境,所以坚持读博。后来阅读到一些关于昆虫性别决定的文章,觉得非常有趣,想要从事相关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我就联系了我在荷兰的导师去到那边念博士,组里学术氛围很好,导师人也特别好,我最终也做出了相应的科研成果拿到了博士学位。
- 你有没有后悔过?或者说迷茫过?是什么使你坚定了您的想法?

博士毕业答辩与导师Leo W. Beukeboom教授
我没有后悔过,从大学到现在,一晃就是13年的学习和研究,期间有科研的瓶颈,实验设计或者语言交流的困难。但我始终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只是在遇到困难和瓶颈的时候,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来越过或克服当下的情况。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时候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你并不能得到一个特别好的结果,但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经过前面的学习和研究,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成果,更重要的是使我成为了一名独立的科研工作者,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知道为什么从事科研工作,怎么做研究,可以认真用心钻研一条道路并且不会后悔。在加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成为一名专任教师后,除了要继续进行学术研究之外,也要承担一些教学任务。经过前面为本科生的授课,发现自己很喜欢授课,同时也感受到了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不枉教师的基本使命,这更加使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 您在研究生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您对研究生们有什么建议?希望怎么培养你的学生?

邹老师(中间)和朋友们在捷克


邹老师和同事们聚餐

朋友们送别邹老师(左二)离开荷兰回国,摄于荷兰格罗宁根火车站
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培养学生,设计一些双方都很感兴趣的课题。在进行研究生学习之前,给同学们的一些建议:首先对评估一下自己适不适合或者愿不愿意做科研,是不是对解决科学问题是有兴趣的,因为做科研的时间可能会很长,研究生博士三年五年,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自己是不是喜欢这样的环境,做一个长远的计划。不管是生活还是科研工作,如果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就想办法解决困难,通过找老师或朋友们聊天解决,还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也好。如果这个困难没有办法解决,那我们就把它暂时放下,选择另外一条道路。不要太钻牛角尖儿,就算解决不了问题,先搁置换条出路。热爱生活,爱自己,阳光一点,不要太过焦虑忧郁,多和别人交流。寻找让自己生活起来比较舒适的一种方式,人生不是不可以重来的,所以要保持阳光心态。在国外有些教授,你会发现他的人生也非常多变,他可能之前从事工程师工作,或者是做其他行业的工作,但某一天他觉得自己喜欢昆虫,就突然去读了一个硕士或者博士。所以人生也有很多可能,乐观一点不要太过焦虑,当然如果做出了对的选择就要全力以赴喔~
实验室氛围:希望大家是可以互相交流,勤于思考,轻松有活力,相互学习。我可以作为学生的boss也可以是作为学生的partner。有些学生更有想法和主见不喜欢被督促,而有些学生喜欢按部就班,希望导师布置一些任务,所以我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的,也欢迎大家报考我的研究生~

和同事Akash Sharma
老师小档案:
【工作经历】
2021.05- 中山大学 生态学院 副教授
【教育经历】
2015.10-2020.10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虫遗传学 博士
2012.09-2015.06 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硕士
2008.09-2012.06 山东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 学士
【学术成就】
2021年以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副教授加入生态学院,2020年获得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昆虫遗传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昆虫性别决定与演化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博士期间以寄生性有益昆虫金小蜂(Nasonia)为研究对象,从分子和功能上鉴定了昆虫性别决定通路上的一个新的初始信号基因,并揭示了其参与性别决定调控的新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2020)上。
【主要奖励】
2013-2014 四川大学国家奖学金
2012-2015 四川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
2021-2026 深圳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