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笃行之恢复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

发布人:申倩倩 责任审核人:初审 申倩倩 审核 张丹丹 审核发布 黎晓天

生态学院自2018年成立以来,广纳贤才,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科学研究,重点解决困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各种问题。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恢复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以及重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已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培养一批生态恢复领域的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

我院【恢复生态学】由彭少麟教授和陈宝明副教授共同担任授课老师。该课程为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

1.    生态恢复参照系实践——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留着南亚热带森林完整的演替系列,是典型的森林自组织生态恢复参照系。320日,生态学院2019级的同学们在陈宝明副教授和助教张克伟博士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中国科学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范宗骥和陈智方老师介绍鼎湖山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了各种动植物标本,使同学们对我国自然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学们参观了气象观测站、控温实验样地、氮沉降长期定位研究样地,激发了他们对生态学科研工作的兴趣。

陈宝明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鼎湖山样地作为研究南亚热带森林演替的模式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森林演替理论与生态恢复参照系进行生态恢复。

image 136

恢复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鼎湖山站)师生合影

image 137

恢复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鼎湖山站)

2.    入侵地生态恢复案例——增城植物功能群防控入侵实验样地

321日,同学们在陈宝明副教授和助教张克伟博士带领下来到了广州市增城区实地学习人为设计理论,并深入了解入侵地的生态恢复、桉树林改造等相关的恢复生态学知识。广州市增城区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所的李文业工程师、李祥斌和陈泽云详细介绍了防控实验样地的建设背景、入侵地的生态恢复,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实地勘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此外,陈宝明老师详细介绍了外来入侵植物入侵力与土壤氮循环过程对昼夜不对称增温的响应及机制的实验布置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生态防控的理论知识。

image 138

恢复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增城站)师生合影

image 139

陈宝明老师和李文业工程师讲解人为设计理论与荔湖的生态修复

3.    城市恢复案例——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恢复的成功范例。417日,同学们来到了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刘雪莹工程师为我们介绍了海珠湿地变迁历史、海珠湿地在自然教育方面的突出成效,并围绕海珠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与师生们进行了精彩交流互动,随后带领同学们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结束后同学们结合理论知识与生态学研究前沿动态,以6人一组为单位共分为8个小组,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海珠湿地生态恢复的现状,提出科学问题,畅谈自己的看法并制定出解决方案。

image 140

海珠湿地刘雪莹工程师讲解海珠湿地的生态恢复

本门课程通过对自组织生态恢复参照系、入侵地的生态恢复、桉树林改造、城市湿地生态修复案例的实地探索,加深同学们对恢复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同学们的科研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为我国的生态学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