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生态学院“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生态学团队”招聘专职研究人员(含博士后)
合作导师
1. 储诚进,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系统开展有关种群结构和动态、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包括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New Phytologist、Ecology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Ecological Monographs、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Ecology等学术期刊;出版译著两部。
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eco.sysu.edu.cn/teacher/172
2. 陈 浩,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亚热带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大气氮沉降响应的研究。已发表文章共57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论文19篇(12篇一区,3篇二区)。 文章发表在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Functional Ecology(3篇)、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国际权威期刊上。
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eco.sysu.edu.cn/teacher/181
3. 马子龙,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教授,主要探究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用地类型改变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理,包括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温室气体排放、群落动态、生态系统地下过程等。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Journal of Ec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Functional Ecology 等生态学主流期刊发表论文8篇(6篇IF>5)。一项成果以封面论文发表,另一项入选Virtual Issue of National Tree Week。
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eco.sysu.edu.cn/teacher/283
4. 陈怀海,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教授,系统开展有关森林土壤碳氮循环、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等学术期刊。
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eco.sysu.edu.cn/teacher/263
5. 杨玉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助理教授,系统开展有关森林根际微生物与植物基于碳氮代谢的互作机制、微生物驱动的碳氮元素循环过程及微生物的代谢与环境适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mBio、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本领域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5篇。
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eco.sysu.edu.cn/teacher/204
6. 杨 弦,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群落生态学,利用野外观测、控制实验以及原生动物微宇宙实验等手段,探讨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态群落多样性、构建轨迹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Ecology、Biogeosciences、Oecologia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
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eco.sysu.edu.cn/teacher/284
团队依托平台: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广东黑石顶地带与非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在华南地区建有两个大型永久性森林监测样地(广东黑石顶50公顷森林大样地,广东车八岭20公顷森林大样地);建有一个大型树木幼苗种植实验,是全球TreeDivNet研究网络成员。
招聘方向
1. 树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关系。基于典型BEF实验,探讨同一养级内部和不同营养级之间生物多样性(物种、功能性状和谱系)与生态系统多功能的关系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2. 变化环境下的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结合观测、实验、数据分析和理论模拟模型,阐明影响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生物(原生动物、微生物、土壤动物、植食性昆虫)与环境因素(时空波动依赖)。
3. 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和保护。结合野外观测、控制实验、数据整合和模型模拟,深入探讨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尤其是地下过程)对多个环境因子共同变化的响应。
4. 土壤微生物驱动的碳氮循环以及温室气体(N2O、CH4)的释放。结合野外采样与原位检测、室内微宇宙培养实验、高通量测序与数据分析,阐明影响森林土壤碳氮循环的环境主导因素,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招聘岗位
1. 博士后:年龄在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2. 特聘副研究员:有较大学术潜力;原则上取得不少于2项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减少到1项;年龄不超过38周岁。
3. 特聘研究员: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原则上取得不少于3项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适当减少;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经历申请者优先考虑。年龄不超过38周岁。
联系方式
请将详细简历(学历、工作经验、发表文章等)通过电子邮件发至:chuchjin@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