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院关于开展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人:姚宇鹏 责任审核人:林勉生 审核发布 罗燕

各位同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引导学生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踊跃创作原创科普作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普及、更加深入人心,凝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共识,助力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学院定于2025年1月至3月举办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美丽中国 建设有我

        二、组织机构

        生态学院自然教育中心、生态学院团委。

        三、活动对象

        生态学院全体学生,参赛对象可采取个人参赛或组队参赛方式。

        四、活动内容

        围绕但不限于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污染防治、“双碳”、绿色生活方式等方向,创作科普作品。同时鼓励将其与学院的招生宣传结合,让社会公众更全面深入了解生态学科,吸引更多优秀的高中学子。

        作品分为“设计类”“实践类”两个类别,具体要求如下。

        (一)设计类

        1.科普文章

        选定某一主题创作科普文章,要求以文为主,图文并茂,字数不少于2000字。文章应通俗易懂,排版美观,表达生动有趣,避免过多专业术语,以便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可以理解。排版格式详见附件1。

        2.科普短视频

        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以新颖的视角和创意呈现科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科学问题解读、科学辟谣、科学实验、科学人物、科研设施、科学情景剧等。视频时长3~10分钟,分辨率不低于720P视频格式限MOV或MP4格式。

        3.科学图片

        以展板、海报、绘本、漫画等形式展示某一科普主题,要求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简洁美观,富于创造性,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要求以JPG/PDF/TIF等格式提交,分辨率不低于300 DPI,其中展板、海报尺寸为120*90 cm,绘本、漫画尺寸为21 cm * 29.7 cm(A4)。采用展板、海报形式的,需为组图,每组不少于4张。

        4.科普文创设计

        对生活用品、学习用具、摆件、纪念品套装等文创产品进行设计创作,突出生态学科特色,设计应有亮点。需提交产品效果图(以JPG/PDF/TIF等格式提交,分辨率不低于300 DPI)及产品设计思路(撰写文字稿或录制讲解视频均可)。

        所有“设计类”作品均需同步提交《设计类成果信息表》(模板可参考附件2)。

        (二)实践类

        5.科普宣讲

        前往家校附近社区、学校开展科普宣讲,可采用互动问答、现场实验、科普影片展映等多种形式。要求提交1000-1500字的总结报告,总结报告要求结构清晰、图文并茂并附上宣讲PPT。

        鼓励同个地域的同学组队联合开展宣讲活动。举办宣讲类活动,应提前将活动方案报学院审核(模板可参考附件3)。

        6.实地调研

        调研类一般围绕家乡生态状况开展,包括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现状等,结合自身专业思考家乡生态存在的问题,探寻家乡美丽生态建设之路。要求提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调研报告。排版格式详见附件1。

        鼓励同个地域的同学组队联合开展调研活动。举办调研类活动,应提前将活动方案报学院审核(模板可参考附件3)。

        7.科学模型制作

        利用废旧材料或特定材料,制作与生态学科相关的手工制品,如生态瓶、科学模型等。需提交制品实物及制作流程(撰写文字稿或录制制作视频均可)。

        五、活动日程

        (一)动员辅导(2025年1月)

        为提高科普作品质量,学院将组织开展专题宣讲、经验分享等。请于1月13日前通过以下问卷进行预报名,确认计划参加的活动项目:https://www.wjx.cn/vm/hOdHU80.aspx

        (二)实践阶段(2025年1月-2月)

        全体本科生和有意向的研究生按照活动通知安排,选择至少1项活动内容参加并提交相应的活动成果。

        (三)结果评审(2025年3月)

        各本科生班级围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召开主题班会,评选本班级优秀作品并推荐到学院参评。学院组织开展评审,确定若干获奖作品并进行公示。具体评审安排另通知。

        (四)展览应用(2025年4月-5月)

        通过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以及相关活动,开展作品展览、编印成册等。

        六、表彰激励

        (一)奖项设置

        按专题分别设置奖项,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和奖品;评选优秀指导老师若干名并颁发证书。其中,针对科普宣讲类活动,将评选出“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最佳科普使者”并授予荣誉证书。

        (二)课程学时

        1.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属于学院形势与政策课、劳动教育课的实践要求,计算为实践模块5个学时,要求所有本科生参加。

        2.参与并成功提交合格作品的同学,由学院团委按照10个志愿时出具志愿服务证明;在活动中获奖的同学,可依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实施方案的标准申请综测加分。

        (三)成果推广

        1.作品符合相关要求或个人符合条件的,推荐参加学校“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先评优。

        2.对优秀科普作品,学院将通过提供经费支持、专业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打磨提升,并推荐参加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作品大赛等省部级以上赛事。对优秀科普文创,将视情况加以应用,如制作成实物后作为活动奖品、招宣纪念品等。

        七、相关说明

        1.开展创作过程中,应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抄袭、弄虚作假等行为,引用他人成果时应如实注明出处。禁止未经知识产权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包括保存、转载、复制、放映、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第三方主体享有知识产权的智力成果。

        2.开展宣讲或调研活动时,应自觉维护学校、学院声誉,不得出现任何有损学校、学院和大学生形象的言行;以人身、财产安全为第一要求,在保证个人安全健康基础上开展活动;不得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名开展与实践内容无关的活动;确保父母或监护人对科普宣讲或实地调研行程知情,外出应保持通讯畅通,遇到突发情况保持冷静,采取妥当措施解决,并及时向学院反馈信息。

        3.评审时将考察实践活动的宣传成效,包括被学校、学院微信公众号或家乡当地媒体宣传报道的情况。鼓励参与活动的个人和队伍,在活动筹备、活动实施和活动总结等阶段积极向学院微信公众号投稿。

        4.参加科普宣讲或调研实践过程中如相关单位需要开具介绍信,请与辅导员老师联系。

        5. 为确保作品的科学性、专业性,建议个人和队伍联系确定作品或活动的指导老师(导师、班主任或辅导员等均可)。

        特此通知。

 

        附件:

        1.科普文章和调研报告格式要求

        2.设计类成果信息表

        3.宣讲和调研类活动方案(模板)

 

                                                                                                                                                                                                                                        生态学院

                                                                                                                                                                                                                                    2025年1月9日

        (联系人:姚宇鹏,联系电话:1365092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