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岭生态绿洲,探秘车八岭自然瑰宝——中山大学生态学院2021级生态学综合实习纪实

责任审核人:初审 潘三川、姚宇鹏 审核 林勉生 审核发布 罗燕

        (通讯员:戴斯琦)为了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帮助学生熟悉生态学科常用调查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科研积极性,2024年8月22日至9月3日,生态学院组织2021级本科生前往韶关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学综合实习。

 

        1 实习前夕:筹备与动员

        8月22日早晨,参与实习的师生齐聚深圳校区,举行了实习动员会。老师们详细介绍了实习的目标、内容和注意事项。随后,同学们分组讨论,结合各自的兴趣和专业知识,初步确定了小课题的研究框架和进度安排。下午,师生们集结完毕,乘坐大巴前往车八岭,抵达这片中亚热带的绿色宝地,正式拉开了生态学综合实习的序幕。

 

        2 初入车八岭:探访保护区

        8月23日上午,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束祖飞局长为大家介绍了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及样地监测的相关知识。随后,同学们跟随指导老师们的脚步,深入保护区大样地,亲身体验生态环境,感受保护区工作人员日常巡逻工作的艰辛与生态学研究野外工作的趣味。
 

        3 实地调查:生态学的实践课堂

        8月24日,实习正式进入野外调查阶段。同学们根据不同研究主题,分为“植物组”、“昆虫组”和“人兽冲突组”三个小组。各小组在各自负责的研究主题中开展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在轮换期间参与其他主题的调查工作。通过实地测量、样本采集、数据分析等环节,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野外工作的实践能力。

        植物组的同学们在李芙蓉老师、鄢春华老师、张晨成老师和Stavros Veresoglou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森林群落的生长速率和空间结构展开调查研究。

        昆虫组的同学们则将目光投向了森林中的另一个世界。在程文达老师和刘胜杰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调查了车八岭内不同植被类型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在张璐老师和胡思帆老师的指导下,人兽冲突组的同学们选择了车八岭周边村庄作为主要研究区域,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调查了野生动物对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认知和态度。此外,同学们还在保护区内布设了多处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

 

        4 总结与汇报:从数据到智慧的转化

        在9月3日的汇报会上,各组学生整理归纳实地采集的数据,依次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植物组展示了车八岭森林群落的空间格局和植物多样性研究结果;昆虫组则分享了他们对不同植被类型下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探讨;人兽冲突组则提出了减少车八岭地区人兽冲突的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展示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展现了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每场汇报结束后,指导老师们都会对学生的研究提出宝贵的意见,并鼓励他们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继续探索。

 

        随着实习的结束,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返校的路途。此次车八岭生态学综合实习,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野外科研的艰辛与乐趣,还培养了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气与智慧。车八岭的自然之美和丰富的生态系统给每一位参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