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生态学院举行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理论学习

发布人:黎理 责任审核人:初审 黎理 二审 黎晓天 审核发布 黎晓天

    2019年11月14日,生态学院邀请中山大学生态系副主任周婷副教授讲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学机制》专题报告,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论述着手,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学术原理和重要机制。生态学院副院长庞虹、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黎晓天及生态学院本科生参加学习。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周婷剖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及其生态学机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因在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有价的,而这种价值可以通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行转换,在转化过程中要兼顾“两山”,其保障手段在于严格的制度。“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是由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等本质属性所决定,而这一生命共同体囊括的最本质的对象就是人与自然,同时是在全球尺度发挥作用。周婷结合“十九大”提出的生态建设四大任务,重点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将党的政策与学科理论有机融合,并辅以多年来在生态学科研及教学中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生态学理论背景和践行方向。

   黎晓天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基本国策,具有坚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同时也有明确的实践途径。中山大学生态学科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在2012年和2017年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第一,中大生态学科的丰硕成果将为国家“一带一路”、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生态学院的师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新时代同向同行,深入学习生态文明建设,认真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将来更好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

                                                

image-20191119163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