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Faculty Highlights S03E06丨ZHANG Lu
01 兴趣指引前进的道路
动物是我从小的兴趣,我喜欢观察动物,喜欢了解动物多种多样的习性。但真正认识到野生动物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是大一时听潘文石教授关于秦岭大熊猫工作的讲座,当时印象极为深刻。后来读研时,潘老师已经退居科研二线,我进入了吕植教授的课题组,成了潘老师的徒孙。由于对兽类更感兴趣,在青海湖普氏原羚保护研究和拉萨拉鲁湿地的鸟类多样性研究两个课题中,我选择了前者作为自己的研究生课题。也是在研一的那个夏天,我在云南第一次见到了长臂猿,也认识了未来的合作伙伴范朋飞教授(当然,那会儿范老师还差一年博士毕业)。
因为对动物广泛的兴趣,我并不执着于某一特定类群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后,我在美国做博后,研究课题是中国大鲵的种群重建,野外工作是在国内开展的,于是经常两边跑。16年回国后加入了范老师的研究团队,我又将目光转向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国内亟待研究的水獭。正是对各式生命广泛的兴趣,让我开辟了一条宽阔的科研之路。

秦岭
02 热爱推动工作的脚步
天体物理学家兼皇后乐队的吉他手布莱恩梅曾说过:“当你不是一个天文学家时,天文学更有趣”。对许多人,包括科研工作者来说,当自己的热爱真正成为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时,心底的那份最原始的冲动与热情可能会渐渐失去温度。幸运的是,对我而言科研一直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兴趣让我迈出了第一步,热爱让我从未停下旅途。在科研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在自然中不断感受生命的律动,得以让我源源不断地向自己的工作中倾注那份最初的、最简单的热情,将爱好和职业渐渐融为一体。当然,生活节奏并不是一成不变,我也有一些诸如养猫、绘画等的其他爱好来调节紧绷的琴弦。
03 追求高度,需要有力的翅膀
成为卓越的科研工作者,需要优秀的品质作为支撑。在我看来,学会保持兴趣最为关键。时刻清楚自己的初衷、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哪怕是纯粹地享受步步接近真理的兴奋与喜悦,才不至于被岁月冲淡了激情。其次,保持专注和做好时间管理,对于科研工作也十分重要。如果说上述品质不同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均应具备,那么热爱生命和自然,享受野外工作或许是我们这一行的独特追求。跋山涉水的野外工作并不轻松,但是行走在山水间,感受壮丽自然的迎面相拥,寻找野生动物的蛛丝马迹,能让自己心旷神怡。

新疆喀纳斯

青海湖
04 追求广度,需要不同维度的结合
保护是来源于实际需求的一门学科,理论的发展和保护行动的实践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断有新的实际问题出现,而理论的发展又为实际问题提供了越来越优化的解决方案。所以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都很重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世界越来越小,学科交叉、国内外交流是今后科学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保护这种新兴的、交叉的学科,我十分希望自己以及未来的学生能够有多个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以及与不同团队的交流合作经验。我也推荐同学们多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尤其是拥有长期野外研究基地的科研团队,他们丰富的科研经验、悠久的科研文化和过硬的技术条件都能让我们获益匪浅。

红外相机拍摄的欧亚水獭(四川唐家河)
老师小档案
邮箱:
zhanglu38@mail.sysu.edu.cn
教育经历
2005.9 – 2011.7 北京大学 动物学 博士
2001.9 – 2005.7 北京工商大学 生物工程 学士
工作经历
2022.5 – 至今 中山大学 生态学院 副教授
2016.9 – 2022.4 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特聘副研究员
2012.9 – 2016.8 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孟菲斯动物园 博士后
2011.9 – 2012.8 史密森学会保护生物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代表论著
Zhang L, Turvey S, Chapman C, Fan PF*. 2021. Effects of protected areas on survival of threatened gibbons in China. Conservation Biology 35: 1288–1298.
Wang QY, Zheng KD, Han XS, He F, Zhao X, Fan PF*, Zhang L*. 2021. Site-specific and seasonal variation in habitat use of Eurasian otters (Lutra lutra) in west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Zoological Research 42: 825-833.
Zhang L, Guan ZH, Fei HL, Yan L, Turvey S, Fan PF*. 2020.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on conservation of the skywalker hoolock gibbon (Hoolock tianxing) outside nature reserve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41: 108267.
Zhang L, Wang QY, Yang L, Li F, Chan BPL, Xiao ZS, Li S, Song DZ, Piao ZJ, Fan PF*. 2018. The neglected otters in China: distribution change in the past 400 years and current conservation statu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28: 259-267.